任建军
“那是一只雄性犀鸟,在为孵化的雌鸟捕食,犀鸟很机警,千万不要惊动它。”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龚强帮说。
双角犀鸟是热带雨林标志性物种之一。它长着巨大的嘴和角状盔突,形如犀牛大角,酷似武士头盔,故得名双角犀鸟。由于犀鸟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雌鸟产卵后,在洞中孵卵、育雏,雄鸟每天奔波于森林与“家庭”之间,找寻果实和小型动物如蛇、蜥蜴等从“小窗口”喂给雌鸟和幼鸟,因此被视为“爱情鸟”。
(相关资料图)
犀鸟分布于非洲及亚洲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我国仅分布在云南西部、南部和广西南部。我国迄今记录有5种犀鸟,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我国唯一记录有5种犀鸟的地方,分别为双角犀鸟、冠斑犀鸟、花冠皱盔犀鸟、棕颈犀鸟和白喉犀鸟。
在德宏,有记录的鸟类共716种,被称作“活着的鸟类博物馆”。
“为加强对犀鸟等旗舰物种的监测保护,德宏州组织林草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工作:从完善保护区管理体制、建立野生动物智慧在线监测体系、聘请鸟类监测员、加强科普宣传到引导群众开展观鸟体验服务等举措,营造爱鸟护鸟氛围,犀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种群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监测到140余只犀鸟集群,是国内目前监测到的犀鸟最大种群。”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张永生说。
“铜壁关保护区内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每平方公里达7.85种,在狭域范围内的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指数都非常高。”张永生说,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云南横断山地西侧向缅甸境内的伊洛瓦底江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自然环境独特,地貌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滇西北横断山区南端生物多样性典型和关键地区。
调查显示,区内有高等植物4951种,占全国物种数的12.8%,其中有萼翅藤、红豆杉、篦齿苏铁、东京龙脑香、中华桫椤等国家级保护植物189种,分布有陆生水生动物1000种,占全国总数的12.66%,其中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豚尾猴、云豹、熊猴、熊狸、灰叶猴、蜂猴、孔雀雉、花冠皱盔犀鸟等国家级重点物种215种。
“同样是靠山吃山,但结果却大不相同。现在保护区周边的百姓都有生态意识,自发地保护环境,爱护生态,如今犀鸟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张永生说。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对犀鸟的保护,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缩影。
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云南共建有自然保护区等11类自然保护地362处,有效保护了全省90%以上的重要生态系统和8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其中,菲氏叶猴种群的保护也成为一个亮点。
菲氏叶猴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评估为“濒危”物种。菲氏叶猴主要分布于芒市镇河心场村、芒杏国有林、轩岗乡芹菜塘村,栖息在国有、集体所属的24107亩天然林区。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2018年开展的芒市菲氏叶猴栖息地科学考察报告显示:该区域菲氏叶猴共计5群320只左右,是目前国内在单一地区发现的最大菲氏叶猴种群。
“我们是2016年开始关注菲氏叶猴的。那年,通过当地自然摄影师的镜头,让人们认识到原来大家在林区常见的‘灰叶猴’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菲氏叶猴。这一可爱的动物在芒市一现身便受到社会公众及媒体的极大关注。”芒市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股副股长周成伟说。
“我每个月大约要来这里四五次,每次都要看看这群可爱的宝贝。”周成伟说,自从发现菲氏叶猴起,保护菲氏叶猴及其栖息地的工作就开始了,目的只有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菲氏叶猴这一珍贵野生动物在芒市生息繁衍。
为了加强菲氏叶猴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他们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编制完成《芒市菲氏叶猴栖息地科学考察报告》,并制定了《芒市菲氏叶猴自然公园总体规划》,以“自然公园”的形式规范指导对芒市菲氏叶猴栖息地的保护和发展。
为增强群众对菲氏叶猴的保护意识,2021年1月成立了“芒市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协会”,开启了以政府为主导,公益组织资助,社区群众参与的保护管理新模式。
周成伟说,保护菲氏叶猴的栖息地是一件很难的事,村民多年来靠山吃山,要想改变传统观念真的很难。“所以成立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协会时,特别强调村民入会需要缴纳会费,但也同时享有各种保护项目的优先选择权。”周成伟说,政府充分考虑栖息地周边社区群众保护中的发展需求,在菲氏叶猴保护地实施新农村建设、低碳生态示范村、林下经济发展项目,激发社区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经过几年的宣传和努力,现在菲氏叶猴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种群数量也不断提升,现在保守估计应该在500只以上。”周成伟说,现在到芒市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师越来越多,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看到不砍树也能挣到钱,村民们慢慢就加入了保护环境的行列。
“云南处于全球36个‘物种最丰富且备受威胁’的陆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中的‘中国西山地’‘东喜马拉雅’和‘印缅地区’三大区域核心和交汇地带,以占我国4.1%的国土面积,囊括了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形地貌、复杂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物种,让它们世代繁衍下去。”云南省林草局宣传中心主任杨颉说。